深耕肿瘤药理领域三十余年,致力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丁健在众多同业人眼中是中国创新药物发展的引路人,是中国新药与世界接轨的拓荒者。
10月23日,2023年度上海科技奖颁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获评“科技功臣奖”。他对此表现得很平静,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糖类药物研发中心主任耿美玉尤为激动。在她看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如今,丁健在担任上海药物所所长时提出的“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让中国原创新药早日走向世界”,仍被众多研究人员时时挂在嘴边,并指导着研究工作。年过七十的他仍在科研一线,而在他所践行的科学家精神之下,后进者亦在涌现。
把国家需求作为科研出发点
谈起丁健三十余年在中国创新药物领域的投入,必然会聊到使命,会论及家国情怀。上海药物所所长李佳说,丁健是把国家的需求作为自己科研的出发点。
1992年,丁健在日本国立九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决定回国,加入上海药物所。当时国内的药物研发领域近乎空白,技术条件也尤为落后。药物生产以仿制药为主且质量没有保证,更没有系统地进行新药研发,企业创新能力非常欠缺。丁健回忆说,那时候外国专家到实验园区谈合作,对方看着简陋的实验房,场面上答应的合作,回去后都是杳无音讯。
在药物所两年后,丁健开始作为独立课题组长,正式开启了在中国抗肿瘤药物领域开疆拓土的三十年。他记得很清楚,征程的起步是2个课题总共12个人,其中没有研究生,科研经费同样捉襟见肘。正是在艰难的开局中,丁健坚定了将新药研发作为终身事业的信念,他说:“只有符合当时国家和老百姓的需求,我的事业才能有意义。”
面对薄弱的基础,首要的是建体系、建标准。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不能完全移植国外的体系,还需要关注中国肿瘤整体发病情况以及分型与国外的区别。丁健说“建体系是一个漫长的工程,随着科学的发展要不断持续,需要一代一代人参与其中”。
2008年7月8日,丁健在实验室与实验员讨论。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作为“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化学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建设”大平台项目首席科学家,丁健领导建成了中国首个符合国际规范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体系,赋能新药研发创新全流程,推动了中国专利法实施以来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新药安妥沙星等一批新药的自主创制。
在药学领域,丁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药物药理学科首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搭建了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机制研究体系。此外,他发起并领衔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类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2015-2020),将药物精准治疗理念从肿瘤拓展至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治疗,为中国精准治疗研究居于国际前列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平台已经建立,该研究平台贴近临床、符合中国人基因特征、同时服务全国。
2017年9月7日,丁健在实验室指导工作。
与时俱进,“不能躺在以前的观念上”
创新药物,“新”是关键。在科研一线,对“新”的追求也是永恒的。丁健强调说,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探索求新。
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丁健参与研发的14个抗肿瘤一类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其中c-Met抑制剂SCC244分别在中国和日本获批上市,有3个药物已提交上市申请或预申请,还有10个处于临床?Ⅰ-Ⅲ期研究,其中3个同步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开展临床研究。
谷美替尼药盒2023??
谷美替尼治疗METex14跳变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其客观缓解率为70.5%、难治性脑转移有效率高达85%,极大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该药于2023年在中国附条件上市,同年进入国家医保,迄今已纳入多项国家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基于中、日两国优异的临床试验结果,谷美替尼于2024年在日本获完全上市,这也是首款由中国科学家研发和中国企业推动在日本上市的新药。
从化疗药物到靶向药物,从精准治疗到免疫治疗,肿瘤药物的相关技术不断发展,丁健也紧跟趋势。“不能躺在以前的观念上”,对于国际前沿的认识在他看来格外重要。
正是因此,他针对肿瘤临床治疗瓶颈,开展药物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指导抗肿瘤药物精准治疗。以抗肿瘤药物新机制研究为重点,丁健团队提出了“敏感标志物与疗效监控标志物”同步的个性化药物研究策略,围绕自主研发新药开展药物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发现。
李佳评价说:“一个不断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科学家,能够很好地判断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他就永远不会失败,只会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丁健院士团队合影
“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
“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这是丁健谈及上海科技功臣奖最先表达的态度。在他看来,这份褒奖是属于研究团队、上海药物所、合作单位,乃至整个生物医药领域的。
丁健非常强调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药物研究是系统工程,讲究联合攻关,沟通探讨和资源共享合作很重要。正是秉持这种理念,丁健在学生和科研骨干的培养中,尤为注重氛围的营造,既要有研发新药的使命感,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如今,后进者正跟着丁健的步伐不断前行。在他所培养的学生中,已有19名教授或研究员,其中2名入选国家杰青,3名入选国家优青,1名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让中国抗癌药走向世界”,这个目标已有部分实现,但丁健认为还远远没有完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未来的铸就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我们常说十年磨一剑,但在新药领域很难,有时候20年、30年都磨不了一剑。”正是因此,他总告诉自己的学生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够经受失败。
丁健说,做抗肿瘤药物,是他自己以及很多人的一个梦。他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早晚有一天,恶性肿瘤能够真正地变成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能够控制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