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刚刚签订“大单”,股价也刚刚回温,杭州热电股东却计划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杭州热电的股价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行情,减持消息发布前刚刚有所回温。7月1日当天上涨4.12%,收盘报23.26元/股;7月2日跌了3.31%,收盘报22.49元/股。
此外,杭州热电6月27日公告刚刚披露一则“大单”新进展,尽管公告称该项目对公司本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但杭州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祥剑曾表示,该项目是“杭州热电首个中部地区投资项目,对政企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7月2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杭州热电并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暂未获得详细答复。
一年前首次减持后再次减持
此次减持的几个股东,曾参与了杭州热电重组改制之路。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杭州热电前身为杭州热电厂,成立于1980年,1997年改组成立杭州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华视投资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本2.5亿元,主营业务为实业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企业管理。
2017年4月,浙江省国资委、浙江省财政厅、浙江证监局联合下发通知,将热电有限作为第一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企业。
2018年2月,华视投资及三家持股平台均以人民币4.31元/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认购热电有限注册资本。其中,华视投资认购1800万元注册资本,认购金额7758万元;三家持股平台合计认购2380.6452万元注册资本。
增资完成后,华视投资持股比例为5%,三家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为4%。
2018年6月,热电有限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沿此工商性质至今。
在重组改制完成到上市3年锁定期内,华视投资及三家持股平台均未减持。但3年锁定期一过,华视投资及三家持股平台就开启了第一次减持计划。
杭州热电于2021年6月30日在上交所上市。2024年7月1日,公司公告称,华视投资、三家持股平台分别计划减持不超过3%、0.8998%的股份。
最终,华视投资全额减持,减持后持股比例从4.4989%降至1.4989%;三家持股平台合计减持0.88%的股份,减持后合计持股比例从3.5991%降至2.7131%。
此次减持,距离首次减持计划正好满一年。三家持股平台实施更高比例减持,而华视投资似乎选择直接退出。
根据公告,华视投资拟分别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99.7万股,占总股本的1.4989%。三家持股平台拟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037.11万股,占总股本的2.5922%。
针对减持原因,包括首次减持在内,公告原因均为各股东“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7月2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杭州热电,相关人士表示“具体得问各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持股平台的部分份额由公司董监高持有。自去年9月起,部分董监高先后辞职。
在首次减持计划披露的持股平台董监高名单中,时任董事、总经理许钦宝,时任总工程师李川涛,时任副总经理高鹏,时任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徐佳,时任职工监事顾东杰均在列,而此次名单仅剩顾东杰。
而根据杭州热电公告,许钦宝和李川涛离职于2024年9月13日披露;高鹏离职于2024年10月18日披露;徐佳离职于2025年3月18日披露。
此外,尽管两次减持计划公告均在7月1日发布,但正好都恰逢股价阶段性高位。
首次减持结果公告分别于2024年9月30日、2024年10月8日披露。而自2024年5月至2024年9月中旬,杭州热电股价一路下行。9月18日开启反弹,10月8日恰好达到阶段性高点。
2025年至今,杭州热电股价刚经历一轮“过山车”行情。年初以来,公司股价一路上行,3月25日到达阶段性高点,最高报28.11元/股;此后开始回落,直到6月23日开始反弹,截至7月1日的7个交易日内上涨了8.79%。
面对股东集中减持,杭州热电在公告中表示将“督促相关股东严格依规减持,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子公司“大单”刚刚签订合同
定期报告显示,杭州热电主营业务为热电联产、热力供应和煤炭经营。减持消息公布前,其刚刚披露一则“大单”新进展。
6月27日晚,杭州热电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湖北滨江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湖北滨江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近日已完成了招标工作,湖北滨江与承包人签订了承包合同,总价款4.91亿元,工期457天。
尽管公告表示,因为合同履行期较长,合同对公司本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但一位深耕能源领域的私募机构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项目如果成功运营,“可能成为政企合作样板,助力公司获取更多中西部园区能源项目”。
根据公开报道,此项目位于湖北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是当地规划建设绿色印染产业园的基础能源配套项目。
杭州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祥剑曾在今年2月接待湖北黄梅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婷一行调研时表示,该项目是“杭州热电首个中部地区投资项目,对政企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杭州热电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运营优势,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努力打造‘数智化、低碳化、去工业化’标杆工程,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希望以本项目为契机,强化交流协作,为黄梅县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上述私募机构研究员称,园区企业依赖集中供热,退出门槛高,项目投产后可通过长期蒸汽供应协议锁定稳定收益。尽管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弹性有限,但长期有望“缓解公司增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