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氢能产业再度掀起了发展热潮。然而,因处在产业化初期,实现盈利对于氢能公司而言仍是不小的挑战。
3月底,部分上市公司氢能公司陆续发布2023年财报或业绩预告,包括港股上市的中集安瑞科、亿华通(688339.SH、02402.HK)、国鸿氢能(09663.HK)、金源氢化(02502.HK),以及A股公司美锦能源(000723.SZ)。
这其中,亿华通、国鸿氢能为国内氢燃料电池头部公司,中集安瑞科和美锦能源布局氢能全产业链,金源氢化目前则在加大氢能业务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虽然不少氢能公司2023年营收规模有所扩大,但亏损却是大部分氢能公司的常态。
氢燃料电池双雄亏损扩大
2023年12月,国鸿氢能成功上市,国内氢燃料电池双雄港股聚首。不过,无论是国鸿氢能还是亿华通,虽然都占据着不俗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难以大规模推广,因此这两家氢能公司短期盈利挑战巨大。
上述两家氢燃料电池公司去年的业绩表现也存在差距。
其中,亿华通增收不增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下滑45.5%。国鸿氢能则在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遭遇下滑,实现营业收入7.01亿元,同比下降6.4%;净利润-4.04亿元,亏损幅度扩大47.9%。
事实上,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呈现增长。
根据中汽协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去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约为5600辆和5800辆,分别同比增长55.3%、72.0%。仅在1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约为1300辆和1500辆,同比增长98.8%、149.1%。
然而,需求增速虽快,但规模化效应尚未显现。加之燃料电池系统降价速度远高于降本速度,这使得氢燃料电池公司2023年亏损均扩大。
国鸿氢能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间,集团的收入减少主要由集团所处的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氢能商业化场景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集团部分客户推迟订单,该年度收入未达到预期增长;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下降。”
而亿华通也曾表示,“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营业收入具有一定波动性。”
过去几年以来,在政策扶持下,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市场出货规模也有所提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75.5MW,2024年将达730MW。
但价格也在急跌,2023年末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预计已经降至3500元/千瓦水平线。
在分析人士看来,氢能政策的持续加码,有助于确保氢燃料电池产业长足发展。
“氢燃料电池是氢能应用的桥梁,氢能产业的良好稳定发展,是氢燃料电池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申万宏源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预计203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市场达500亿级别。
不过,在规模化应用尚未到来之前,氢燃料电池公司还需经历“黎明前的黑暗”。
亿华通也在业绩报告中提示了风险,“如果未来行业发展未达预期导致市场需求持续下滑,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各方面支出成本的不断增加,如公司不能获得足够多的订单并扩大销售至公司扭亏的规模经济水平,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并将继续亏损。”
上中游“寒意”渐退
3月30日,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湖北高速氢能源生态示范线启动,共有30辆49吨东风氢能重卡投入使用。
而就在几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编制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氢能下游应用场景愈发丰富多样,但这离不开上游和中游制、储、运、加等环节的配套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于是,在此需求下,氢能产业上中游领域的“寒意”渐退。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公司,中集安瑞科自2006年起开展氢能业务,产品涵盖了氢能“制储运加用”等各个细分领域。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26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增长5.6%。
不过,需指出的是,按照营收结构划分,中集安瑞科主营业务分为清洁能源、液态食品、化工环境。其中,在2023年,该公司清洁能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9.07亿元,占比63.1%,较2022年增长4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集安瑞科清洁能源业务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以及氢气设备及施工等。该公司特别披露了2023年氢能相关业务营收,达7亿元,同比增长59.0%。此外,财报显示,2023年,中集安瑞科新签氢能订单8.31亿元,在手订单为3.35亿元。
去年分拆上市的金源氢化,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滑60.1%。
不过,需注意的是,该公司尽管目前在加大氢能产业布局,但其去年主要的营收依靠加氢苯基化学品、煤气、液化天然气等产品的销售。而其氢气贸易业务仅在去年贡献了100.3万元营收。
对此,该公司在财报中表示,自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运营加氢站业务,正在采取措施扩大能源业务以将氢气纳入其中。根据财报,2023年,金源氢化氢气产能为3.17亿立方米。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可达12万亿元。
然而,市场潜力虽然巨大,但产业链基础依然薄弱,仍需要氢能产业上中下游齐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