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内容

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草案公示,规划部门权威解读“全球门户”这样建

时间:2024-04-17 16:31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3139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17日报道: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工作已形成稳定规划成果,于近日按程序开展了规划公示。

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按照“把握开发时序,成熟一块,启动一块”的原则,近远衔接,推进规划实施。据透露,近期将加强低效用地腾退和土地收储工作,重点聚焦上海东站站本体和站前区、国际商务合作区等重点地区,推进上海东站本体及枢纽集疏运匝道工程、周邓快速路和G1503改造、轨道21号线东段、川南奉公路局部连续流改造,激活地区价值,重塑地区格局,同时强化产业空间优化,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区位图

目标定位:“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

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地处浦东中部,涵盖祝桥、川沙、惠南、宣桥、老港等多镇,规划范围面积约510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比较优势显著,产业门类齐备,是辐射全球的亚太航空枢纽门户,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锚点,服务长三角区域的核心枢纽和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照市委、市政府明确将东方枢纽打造成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的总体要求,该地区在以下方面还有待提升:一是生态人文底蕴深厚,空间示范效应有待提升。二是对标枢纽门户定位,区域与市域交通支撑有待提升。三是产业资源要素丰富,产业空间有待整合提升。四是板块发展特色鲜明,地区发展协同联动有待提升。

本次规划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一是适当扩大研究范围:按照浦东中部地区整体谋划、兼顾陆海统筹的工作原则,明确890平方公里的总体研究范围,开展战略研究,西至沪奉公路、北至龙东大道、南至大治河,向东涵盖九段沙、江亚南沙部分海域。二是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基于东方枢纽站场城融合和周边城镇联动发展的考虑,聚焦上海东站所在7平方公里近期重点建设范围和周边祝桥镇区7平方公里联动发展范围,开展主体功能区城市设计,支撑相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规划统筹区域内的张江科学城、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东方航空城,机场、高铁、高速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以及川沙古城和副中心、惠南城镇,形成智慧畅达的全球枢纽、新质高效的未来引擎和生态绿色的魅力区域。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则要打造成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落实“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引领示范区。

土地使用规划图

规划理念:生态筑底、交通链接、创新赋能、融合成势

在规划理念上,本次规划体现了四大特点:一是生态筑底,以蓝绿空间为基底,强化生态骨架对城镇组团的空间锚固作用,组织区域内各功能板块。

二是交通链接,发挥全球门户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交通廊道沿线高时效价值优势,强化区域交通走廊对空间的牵引作用,引导沿线产业以及功能集聚。

三是创新赋能,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新质生产力布局,强化各板块之间的功能链接。

四是融合成势,统筹空间、整合资源,充分彰显区位优势和空间禀赋,统一规划提升区域一体、功能融合互动的格局。

总体布局:棋盘式的空间格局形成9个特色功能组团

规划通过锚固生态基底、赋能产业发展与增强交通链接,促进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共构共融,整体形成“一心两轴、双环四翼、九组团”开放、棋盘式的空间格局。

“一心”为打造蓝绿交织、水绿共融的生态绿心,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发展的主体空间。

“两轴”为东西向通江达海的开放创新轴和南北向串联城镇的历史人文轴,引领地区发展。

“双环”是依托八条特色大道交通廊道,构成两个特色功能环。

“四翼”是以生态绿心为核心,东南西北分别打造东方航空城、惠南未来城、张江科学城及国际文旅城,通过地区空间格局整合提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功能区。

“九组团”是基于“井”字形生态网络,突出特色功能导向,形成生态绿心组团、东方枢纽组团、合庆郊野组团、老港组团、惠南-宣桥组团、新场组团、川沙-唐镇组团、张江北组团和张江南组团等9个特色功能组团。

空间结构规划图

主体功能区:放大“枢纽辐射”效应,强化职住平衡

主体功能区定位为“东方枢纽,全球门户”,设计遵循“礼序营城,开放创新”理念,突出开放包容、大气典雅的国门形象塑造,突出中西合璧、以中为主的礼序轴线和东方文化意象营造,突出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的地域基因特质。形成以“东方枢纽核心区、开放创新轴,G1503、川南奉、浦东运河南北特色轴空间”为骨架的空间格局。

主体功能区城市设计一是要放大“枢纽辐射”效应,坚持站城一体设计,凸显门户形象;二是深化探索立体复合开发,按照“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理念,对地下一层和地面层的建筑功能和开放空间进行分层设计,打造立体复合城市中心;三是强化整体融合和职住平衡,规划适度增加新质产业和居住功能,实现镇区和枢纽中心区整体产城融合。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