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至13日,记者跟随贵州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向新黔行·内陆开放高地”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深入贵安新区、遵义市、贵阳市的综合保税区,探访综合保税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综合保税区是贵州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重要平台。目前,贵州有贵安、遵义、贵阳3个综合保税区,其不仅为贵州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贸易环境,还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企业入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3个综合保税区内,记者看到了众多企业的繁忙景象,这些企业涵盖了装备制造、二手车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综合保税区内的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运输便捷,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贵安综合保税区是贵州省第二个综合保税区。记者了解到,贵安综合保税区聚焦贵州“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重要支撑、面向大湾区和东盟的要素资源集散中心的定位,全方位整合通道资源,不断释放“通道+外经贸+产业”联动效应。目前,贵安综合保税区已建设形成“2向3线”的公路物流卡班运输网络体系。
截至2024年10月底,黔粤物流通道总承接整车运输357车次,零担运输171票,累计运输货物约5664吨。其中,“经珠港飞”物流通道完成整车运输36车次,零担运输20票,累计运输货物约605吨。东南亚跨境物流通道从越南进口水果15车,约321吨;向越南出口农产品31车,约1085吨。
2024年1月至10月,贵安综合保税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05.31亿元,其中围网内完成77.4亿元,规模在3家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一。
遵义综合保税区则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持续做大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白酒、茶叶、辣椒等农特产品出口,加快推进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常态化运营,持续丰富园区业态。
截至10月30日,遵义综合保税区实际开展外贸业务企业26家,完成进出口额44.14亿元。其中,进口17.09亿元;出口27.05亿元。
贵阳综合保税区是贵州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实行“进口保税、入区退税、交易免税、选择性征税”等海关监管政策。其市场主体达2703户,进出口贸易覆盖美国、德国、泰国、巴西、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贵阳综合保税区锚定打造服务贵州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目标,着力拓通道、优功能、强平台、扬优势,构建“贸易+产业+物流”的发展路径。
2024年1月至10月,贵阳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12.4亿元,占贵阳市比重31.17%,全年预计19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3万美元,全年预计1725万美元,对外开放“桥头堡”“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贵安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简化的海关手续等便利条件,这为贵州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贵州的开放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