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频频传来新进展。
4月1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六家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密集披露了股票增持回购贷款业务的最新进展,安徽、山东等多省份地方国资委也纷纷发声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需求。
受访专家指出,近日,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热情高涨,表达了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决心,也彰显了中国上市公司坚实稳健的财务实力。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对银行展业也有积极意义。
银行、地方国资积极行动
继国有大行密集发声后,股份行也跟进披露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进展。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0月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创设以来,商业银行纷纷行动,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结合近日国有大行推文内容来看,银行支持力度正持续加大,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的需求。
具体看来,多家机构积极组织开展了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例如,建设银行表示于近期成立了股票回购增持专班,已与超过80家意向企业对接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工商银行也在近期开展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对接企业资金需求近500亿元。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4月11日15时,月内已有29家上市公司获得银行回购、增持贷款的支持,贷款金额合计达100.21亿元,行业涉及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等多领域。从企业性质来看,私营企业高达20家。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安徽、山东等地方国资委也纷纷召开座谈会,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据悉,安徽省国资委、安徽证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支持安徽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鼓励用好用足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有效维护上市公司市值。山东省国资委与山东证监局签署《关于推动山东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截至4月9日,山东上市公司已发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公告42家次,获批贷款金额64亿元。
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大增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是继互换便利之后,人民银行创设的第二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这个工具,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资金,由商业银行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发放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再贷款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未来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只要资本市场发展有需求,未来货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的空间仍然不小。”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看待近期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爆发式增长的情况?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指出,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大增,一方面表达了相关主体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中国上市公司坚实稳健的财务实力。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的积极性出现了明显提升。”燕翔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增持回购不仅有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还有利于推动市场定价更加注重公司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培育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从短期来看,上市公司增持回购流入的增量资金为A股市场带来了更多活水,既保障了市场的流动性支持,更体现了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在‘资产荒’的情况下,股票回购再贷款业务对银行而言具有积极作用。”董希淼指出,银行使用专项再贷款资金,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贷款,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此为契机扩大有效信贷投放,营销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稳定贷款规模,夯实客户基础。
随着市场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董希淼建议,银行应明确准入条件和规则,坚持必要的标准,防控好金融风险。利用专项再贷款资金提供贷款,用途是回购、增持股票,但股票价格往往波动较大。银行可与借款人加强沟通,综合采取股票质押、资产抵押以及第三方担保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展望后市,燕翔认为,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政策支持下,未来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规模有望持续提升。